技术阶梯与人效:为什么新公司跑得更快
💷

技术阶梯与人效:为什么新公司跑得更快

Tags
Created time
Sep 29, 2025 07:30 AM

一、云栖大会上的思考

2025 年的云栖大会,我亲身参与其中。在现场,我看到了许多新兴公司:例如 Dify、Milvus、TiDB、博查……它们往往只有几十号人,却能展现出惊人的产出和极高的人效。这些公司高效的运作方式,让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疑问:为什么小公司能如此高效,而大公司往往步履沉重?

二、快与慢的对照

这些新兴公司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迭代并上线产品,而一家传统互联网,哪怕拥有成千上万的员工,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久,才能上线一个新功能。这里的差距,并不是人力投入多少的问题,而是他们所站立的技术土壤不同。创业公司能够直接利用上一代技术的红利,而老牌公司则必须不断追赶、修补、迭代。

三、历史演进的框架:技术的阶梯

技术发展是一种阶梯式的积累,每一级台阶都为下一步提供了土壤:
  1. 单机:孤岛的力量 早期的银行与保险业,依赖大型主机来处理业务,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算力强大,但难以共享。
  1. 联网与无线:连接的放大器 当亚马逊等企业利用互联网构建电商网络,网络效应被充分放大。无线化进一步让“随时随地”成为可能,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1. 大数据:新的感官 Netflix 借助大数据构建推荐系统,从而形成了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化。数据第一次成为企业的战略资产,而不是副产品。
  1. 云原生:基础设施的乐高化 像 Dify、Milvus、TiDB、博查这样的公司,都能借助云原生技术快速完成复杂系统的搭建与迭代。对于他们来说,基础设施已经是模块化的“积木”,不再需要从零开始。
  1. 人工智能:智能层的浮现 这些公司纷纷抓住了 AI 的浪潮,切入语义检索、数据库管理、应用构建等场景。AI 在这里不再是锦上添花的功能,而是整个业务的根基。

四、新兴公司与老牌公司的对比

  • 新兴公司:
    • 借助上一代技术成果,例如云平台、大数据管道、开源框架,直接快速起步。
    • 没有庞杂的遗留系统,可以集中精力在产品和市场。
    • 结果是:少量人力即可快速迭代,形成竞争壁垒。
  • 老牌公司:
    • 拥有庞大的历史系统,必须花费大量资源在兼容与迁移上。
    • 数字化和云化的转型成本极高,组织惯性让他们更难迈出新的一步。
    • 即使有更多的人手,产出的速度和灵活性也远不及创业公司。

五、历史的必然与企业的选择

  1. 历史的必然性 每一代技术都是下一代的土壤。这些新兴公司的高效,正是因为它们能够站在前人的成果上快速行动。
  1. 创业公司的捷径 它们“生来数字化”,直接享受最新技术成果的红利,避免了遗留系统的拖累。
  1. 老牌公司的任务 必须不断更新、追赶,否则就会在浪潮中被甩下。转型不是选择,而是生存的必修课。

六、从孤岛到大海

单机是孤岛,联网是桥梁,大数据是地图,云原生是电网,AI 是大海。
创业公司能够直接站在前人修建好的桥梁、电网和地图之上,全速驶向大海。
而老牌公司则不得不一边维护旧桥梁,一边修建新的道路。
这就是为什么在云栖大会的舞台上,我们看到小团队的奇迹:他们并非“更拼命”,而是“站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