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极代码审查检查表 (The Ultimate Code Review Checklist) ## 第一层:微观审计 - 代码的精确性与工艺 ### 1. 逻辑与简洁性 (Logic & Simplicity) - [ ] **意图清晰**: 新手能否在5分钟内理解这段代码的核心意图和执行流程? - [ ] **复杂度匹配**: 代码的复杂度是否与问题的复杂度相匹配?是否存在不必要的抽象(过度设计)或需要抽象的重复逻辑(抽象不足)? - [ ] **无冗余**: 是否存在可以被移除或简化的死代码、冗余逻辑或不必要的注释? ### 2. 性能与资源 (Performance & Resources) - [ ] **资源契约**: 是否清楚代码在预期负载下的CPU、内存、I/O消耗?是否存在已知的性能边界? - [ ] **算法效率**: 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存在明显的性能瓶颈(如:N+1查询、大集合上的嵌套循环)? - [ ] **资源管理**: 是否存在资源泄露的风险(如:未关闭的连接、未释放的内存、未结束的订阅)? ### 3. 健壮性与反脆弱性 (Robustness & Anti-fragility) - [ ] **输入验证**: 是否所有外部输入(用户请求、API响应、配置文件)都经过了严格的验证和净化? - [ ] **错误处理**: 错误和异常是否被恰当地捕获、处理并记录?代码在失败时是优雅降级还是灾难性崩溃? - [ ] **依赖弹性**: 当外部依赖(数据库、第三方API、其他微服务)变慢、超时或返回错误时,这段代码的行为是否可预测? ### 4. 可观测性 (Observability) - [ ] **日志 (Logging)**: 关键路径、决策点、错误和业务事件是否被记录了带有充足上下文(如Trace ID)的日志? - [ ] **指标 (Metrics)**: 是否暴露了衡量其健康状况和性能的关键指标(如:延迟、吞吐量、错误率)? - [ ] **追踪 (Tracing)**: 在分布式系统中,追踪上下文是否被正确传播,以支持端到端的诊断? - [ ] **可诊断性**: 如果这段代码在线上出现问题,我们能否仅凭其产生的遥测数据就快速诊断根源? ### 5. 安全性 (Security) - [ ] **注入防御**: 是否对SQL查询、命令执行、HTML输出等进行了参数化或编码,以防止注入攻击? - [ ] **敏感数据**: 密码、密钥、个人身份信息(PII)等敏感数据是否被安全地处理、存储和记录(例如,避免在日志中明文记录)? - [ ] **权限控制**: 代码执行的操作是否遵循了最小权限原则? ## 第二层:宏观校准 - 战略意图与系统整合 ### 6. 商业价值对齐 (Business Value Alignment) - [ ] **需求关联**: 这次变更是否能清晰地追溯到某个业务需求、用户故事或已批准的技术债项?“为什么”做这个是明确的吗? - [ ] **成本效益**: 实现这个功能所付出的工程努力,与其预期带来的商业价值(或避免的风险)是否成正比?(警惕“镀金”) ### 7. 架构一致性 (Architectural Consistency) - [ ] **遵循范式**: 代码是否遵循了项目既定的架构模式、设计原则和命名约定? - [ ] **概念完整性**: 这次变更感觉像是系统能力的自然演进,还是像一个不协调的“补丁”或“技术孤岛”? - [ ] **不引入“破窗”**: 是否会因为这次变更导致后续开发者更容易做出破坏架构一致性的改动? ### 8. 风险与影响半径 (Risk & Blast Radius) - [ ] **风险评估**: 如果这段代码发生严重故障,最坏的影响是什么?(例如:单用户UI问题 vs. 全局数据污染 vs. 系统宕机) - [ ] **测试覆盖**: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端到端测试的覆盖范围,是否与该变更的风险等级相匹配? - [ ] **部署策略**: 变更的风险是否高到需要使用特性开关(Feature Flag)、灰度发布(Canary Release)或A/B测试等部署策略? ### 9. 知识传递 (Knowledge Transfer) - [ ] **自解释性**: 代码本身是否足够清晰,以至于注释主要用来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做了什么”? - [ ] **降低巴士因子**: 这次变更是否被团队中足够多的人理解,从而避免了作者成为唯一的知识瓶颈? - [ ] **文档更新**: 是否有必要的设计文档、API文档或用户指南需要随着这次变更而创建或更新? ## 第三层:元认知 - 流程与文化 ### 10. 审查流程本身 (The Review Process Itself) - [ ] **自动化优先**: 所有可以通过Linter、格式化工具和CI/CD管道自动检查的风格或规范问题,是否已经自动化处理? - [ ] **审查ROI**: 这次审查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值得?我们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最有价值的议题上(架构、风险、核心逻辑),而不是琐碎的个人偏好? - [_] **心理安全**: 反馈的提出方式是建设性的、专注于代码而非个人吗?整个过程是否有助于提升作者和审查者的能力,而不是制造对立?(这一项由参与者在内心自行检查) ## 代码评审 ### 文件评审结果 | 文件名称 | 符合要求 | 需要修改部分 | |----------|-----------|--------------| | file1.js | ✅ | 无 | | file2.js | ❌ | - 命名不规范<br>- 缺少注释<br>- 存在冗余代码 | | file3.js | ⚠️ | - 性能优化空间<br>- 资源使用不合理 | | file4.js | ✅ | 无 | ### 评审总结 #### 一级:必须修改 - ❌ 命名不规范:确保所有变量、函数命名遵循团队约定。 - ❌ 缺少注释:复杂逻辑必须有详细注释。 - ❌ 冗余代码:删除或简化冗余代码。 #### 二级:建议修改 - ⚠️ 性能优化:改进算法或数据结构,提升性能。 - ⚠️ 资源使用:优化内存或CPU使用,避免潜在瓶颈。 #### 三级:通过 - ✅ 符合编码规范:文件遵循编码规范和风格指南。 - ✅ 可读性良好:代码逻辑清晰,易读易懂。 #### 评审等级 - 🟢 通过:代码质量高,无需修改。 - 🟡 注意:代码质量较好,有些建议修改。 - 🔴 注意:代码质量需改进,必须修改。 #### 示例评审报告 以下是一个示例评审报告,展示了如何应用上述规范: ## 代码评审报告 ### 文件评审结果 | 文件名称 | 符合要求 | 需要修改部分 | |----------|-----------|--------------| | main.py | ✅ | 无 | | utils.py | ❌ | - 命名不规范<br>- 缺少注释<br>- 存在冗余代码 | | config.py| ⚠️ | - 性能优化空间<br>- 资源使用不合理 | | test.py | ✅ | 无 | ### 评审总结 #### 一级:必须修改 - ❌ 命名不规范:确保所有变量、函数命名遵循团队约定。 - ❌ 缺少注释:复杂逻辑必须有详细注释。 - ❌ 冗余代码:删除或简化冗余代码。 #### 二级:建议修改 - ⚠️ 性能优化:改进算法或数据结构,提升性能。 - ⚠️ 资源使用:优化内存或CPU使用,避免潜在瓶颈。 #### 三级:通过 - ✅ 符合编码规范:文件遵循编码规范和风格指南。 - ✅ 可读性良好:代码逻辑清晰,易读易懂。 #### 评审等级 - 🟢 main.py 通过:代码质量高,无需修改。 - 🟡 config.py 注意:代码质量较好,有些建议修改。 - 🔴 utils.py 注意:代码质量需改进,必须修改。
### Code Review Checklist and Output Guideline #### Checklist 请根据以下检查表对代码进行审查,并在每个项目后勾选(✅/❌)。 #### 1. 代码质量 * **代码风格与规范** * [ ] 是否遵循编码规范和风格指南? * [ ] 命名是否清晰、准确,符合命名约定? * [ ] 缩进、空格、注释等是否规范? * **可读性** * [ ] 代码是否易读易懂,逻辑是否清晰? * [ ] 是否有适当的注释来解释复杂或关键的部分? * **简洁性** * [ ] 是否存在冗余代码或重复逻辑? * [ ] 是否可以简化代码,使其更简洁? #### 2. 功能正确性 * **业务逻辑** * [ ] 代码是否正确实现了需求? * [ ] 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是否得到了处理? * **单元测试** * [ ] 是否编写了充分的单元测试? * [ ] 测试覆盖率是否足够高,是否涵盖了主要的逻辑和边界情况? #### 3. 性能与效率 * **算法与数据结构** * [ ] 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 [ ] 是否有性能优化的空间? * **资源使用** * [ ] 内存、CPU等资源使用是否合理? * [ ] 是否存在可能的性能瓶颈? #### 4. 安全性 * **输入验证** * [ ] 是否对用户输入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和处理,防止注入攻击等安全问题? * **敏感信息处理** * [ ] 是否正确处理了敏感信息,如密码、密钥等? * [ ] 是否有适当的加密和访问控制措施? #### 5. 可维护性 * **模块化** * [ ] 代码是否分解成了合理的模块和函数,便于维护和扩展? * **文档** * [ ] 是否有充分的文档说明,包括代码文档和设计文档? #### 6. 兼容性 * **平台** * [ ] 代码是否兼容目标平台和环境? * **依赖** * [ ] 是否正确管理了依赖,版本是否合适? #### 7. 遵循最佳实践 * **设计模式** * [ ] 是否应用了适当的设计模式? * **代码复用** * [ ] 是否有机会进行代码复用,减少重复代码? #### Output Format 请根据评审结果生成以下格式的报告。 ## 代码评审报告 ### 文件评审结果 | 文件名称 | 符合要求 | 需要修改部分 | |----------|-----------|--------------| | file1.js | ✅ | 无 | | file2.js | ❌ | - 命名不规范<br>- 缺少注释<br>- 存在冗余代码 | | file3.js | ⚠️ | - 性能优化空间<br>- 资源使用不合理 | | file4.js | ✅ | 无 | ### 评审总结 #### 一级:必须修改 - ❌ 命名不规范:确保所有变量、函数命名遵循团队约定。 - ❌ 缺少注释:复杂逻辑必须有详细注释。 - ❌ 冗余代码:删除或简化冗余代码。 #### 二级:建议修改 - ⚠️ 性能优化:改进算法或数据结构,提升性能。 - ⚠️ 资源使用:优化内存或CPU使用,避免潜在瓶颈。 #### 三级:通过 - ✅ 符合编码规范:文件遵循编码规范和风格指南。 - ✅ 可读性良好:代码逻辑清晰,易读易懂。 #### 评审等级 - 🟢 通过:代码质量高,无需修改。 - 🟡 注意:代码质量较好,有些建议修改。 - 🔴 注意:代码质量需改进,必须修改。 #### 示例评审报告 以下是一个示例评审报告,展示了如何应用上述规范: ```markdown ## 代码评审报告 ### 文件评审结果 | 文件名称 | 符合要求 | 需要修改部分 | |----------|-----------|--------------| | main.py | ✅ | 无 | | utils.py | ❌ | - 命名不规范<br>- 缺少注释<br>- 存在冗余代码 | | config.py| ⚠️ | - 性能优化空间<br>- 资源使用不合理 | | test.py | ✅ | 无 | ### 评审总结 #### 一级:必须修改 - ❌ 命名不规范:确保所有变量、函数命名遵循团队约定。 - ❌ 缺少注释:复杂逻辑必须有详细注释。 - ❌ 冗余代码:删除或简化冗余代码。 #### 二级:建议修改 - ⚠️ 性能优化:改进算法或数据结构,提升性能。 - ⚠️ 资源使用:优化内存或CPU使用,避免潜在瓶颈。 #### 三级:通过 - ✅ 符合编码规范:文件遵循编码规范和风格指南。 - ✅ 可读性良好:代码逻辑清晰,易读易懂。 #### 评审等级 - 🟢 main.py 通过:代码质量高,无需修改。 - 🟡 config.py 注意:代码质量较好,有些建议修改。 - 🔴 utils.py 注意:代码质量需改进,必须修改。